Saturday, February 20, 2010

孔夫子

孔夫子

家世
参见:孔子誕辰日
孔子生於
周靈王廿年(魯襄公二十二年,黄帝纪元2146年,前551年夏曆八月廿七(現行陽曆9月28日),出生于鲁国。孔子的先世可追溯至宋國公室及殷商王室,六代祖叫孔父嘉,是宋国的一位大夫,做过大司马,在宫廷内乱中被杀,其子木金父为避灭顶之灾逃到鲁国鄒邑,从此孔氏在鄒邑定居,变成了鲁国人。 孔子父親叔梁纥居于鲁昌平乡鄒邑(今山东曲阜市东南),為鄒邑大夫。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中说“(叔梁)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”。《孔子家语·本姓解》当中则记载叔梁紇的元配施氏為孔紇一連添了九個女兒,孔紇望子心切,於是續娶一妾,雖然生了一個兒子名為孟皮,卻腳有殘疾。所以孔紇在72岁时三娶18岁的颜徵在,生孔丘仲尼。为得子,其父曾在尼丘山求拜,表示欲子心切,后果然得一健壮之子,故取名丘,字仲尼,仲是排行老二的意思,但是大排行为老二,小排行,仍然位老大,也就是说,孔子是其生母的长子。



儀容
孔子生而首上圩顶,长成后身长九尺六寸,被称为“长人”。司马迁在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中说,孔子“生而首上圩顶,故因名曰丘云。字仲尼,姓孔氏”。即有孔子之名“丘”来源于此的说法。唐朝司马贞认为:“圩言乌。顶音鼎。圩顶言顶上窳也,故孔子顶如反宇。反宇者,若屋宇之反,中低而四傍高也。”即孔子头顶中部有凹陷。清朝陈立相信此说,“是孔子首形象邱,四方高,中下,故名丘焉。”史学家钱穆在《孔子传略》中也持此说。



早年教育
孔子早年生活极为艰辛,他说:“吾少也贱,故多能鄙事。”孔子3歲時,叔梁纥去世,葬于鲁国东部的防山,孔母未将墓的所在告诉孔子。颜氏移居曲阜阙里,将其抚养成人。幼年的孔子常将祭祀用的礼器(俎豆)摆设起来,练习行礼演礼,作为一种游戏。19歲时孔子为鲁国贵族季孙氏做文书、委吏和乘田等小吏,管理仓储和畜牧。娶人亓官氏為妻,第二年亓官氏生子。魯昭公派人送鲤魚表示祝賀,该子便名为孔鲤,字伯魚。孔鲤先孔子而死,有遗腹子孔伋,字子思。23岁时孔子开始在乡间收徒讲学,学生有颜由颜回之父)、曾点冉耕等。孔子的母亲在他24岁时去世,孔子希望将父母合葬。为了打听父亲葬处,他将母亲棺殡停于路口(五父之衢),向路人打听。后孔母的邻居曼父之母,告诉孔子叔梁纥的墓处,孔子这才将父母合葬于防。第二年,孔子在为母亲守丧时,季孙氏宴请士一级的人(飨士)。孔子前往,不想却被季孙氏家臣阳虎训斥并拒绝。但后世学者多怀疑此事有伪。在艰难困苦中,孔子发憤好学,他遍访名师,虚心求教。鲁昭公十七年,郯国国君郯子访鲁。郯子博学多才,27岁的孔子慕名拜见。韩愈师说》有语:“孔子师郯子。”孔子先后問禮於老聃,學鼓琴於師襄子,訪樂於萇弘。大约三十岁左右,最初的一些弟子来到孔子身边。此后,孔子一直从事教育事业,他广收门徒,相传弟子三千,贤人七十二。他首倡有教无类及因材施教,成为当时学术下移、私人讲学的先驱和代表,故后人尊为“万世师表”及“至圣先师”。



(对不起!有一些繁体字。)
Adapted from : http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5%AD%94%E5%AD%90